当前位置:西宁视窗 > 关注 > 财经 > 正文

发挥引领作用让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019-02-20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今年全省两会上,“推动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成为高频词汇,“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热议。

  回顾2018年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城乡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广播影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民族舞剧《唐卡》在全国多地巡演,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影片《天慕》反响热烈,旦增尼玛和昂萨分别荣获《中国好声音》和《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

  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场景,构成了我省生动丰富的时代文化景致;一个个愉悦心灵的瞬间,折射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对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的着力培育,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共享发展理念。

  文化创新活力迸发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2018年,紧紧围绕文化事业产业全面发展,我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品数量质量不断提升,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全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充分展示了青海文化形象、传播了青海声音。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健全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上新台阶,加快省市县骨干文化设施和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进村入户、农牧家书屋、村村通(户户通)稳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取得新成效,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先后培育出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0个、知名文化品牌22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5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

  通过改革,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创出新的局面。

  从唐卡艺术大师到政协委员,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画院院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娘本感到保护和传承青海特色民族文化的担子更重了。

  黄南州同仁县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契机,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热贡艺人和知名文化企业,形成了以唐卡、堆绣、藏戏等为主的热贡文化产业群体,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娘本认为,热贡艺术的制作手艺正不断成熟,但同时也要让唐卡艺术面向市场,将保护、生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他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引导下,组织几位唐卡大师和艺人在全国各地开展巡展,期待着有一天热贡地区能够真的成为全国一流的藏文化基地。

  娘本建议,政府要加强对热贡艺术的对外宣传,为唐卡艺术和艺人走出去营造便利的条件,加大对热贡艺术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省人大代表、黄南州同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干部仁青卓玛则认为,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更需要以独特的热贡文化为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合发展,以此更好地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百姓收入。

  文化旅游能融尽融

  2018年对于青海文化旅游发展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年份——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成立。这一部门的成立,被比喻为“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旅游融合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努力繁荣文旅产业。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把握文化脉络提炼文化主题,展示和传播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青海解放70周年文艺创作工程,推出一批反映巨大发展成就和新青海精神的精品力作。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打造和提升“青绣”品牌。推进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尔水镇等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和景点。以增强体验感为目标,大力发展高原生态旅游,制定引导性政策措施,推出以民俗游、冰雪游、乡村游、特色文化游、体育健身游等为主题、综合性强的冬春季旅游产品。打造智慧旅游,加快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自驾车旅游示范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统计数字表明:2018年1到10月份,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01.54万人次,同比增长20.3% ;旅游总收入456.69亿元,同比增长22%,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文化旅游说到底是一门幸福产业,旅游离不开文化的体验,文化也需要旅游的承载。让文化牵手旅游、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这篇文章才有诗意更有温度、才有远方更有未来。

  2019年,我省文旅部门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几部文旅演出版的歌舞剧或者歌剧,让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和景点,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将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以“1+3+6+N”的总体要求,依托旅游产业化,提升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启动并深入推进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海东市合作共建海东乐都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支持贵德、同仁、门源等地重点推进、创新模式、示范引领;以全域旅游开发为主导,借鉴国内全域旅游发展先进地区经验,全面推动海北、祁连、贵德、大通、乐都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推动鲁沙尔、热贡艺术、大通—互助、海晏—刚察、玉树环结古地区5处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创建工作;促进“旅游+”产业融合,以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业旅游示范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休闲农业、名村名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为主要内容,推动旅游产业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

  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份份提案和建议,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尽心履职,为青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改革积极建言献策的生动注脚。

  省人大代表郭红萍建议,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厚植乡村旅游文化底蕴,形成浓郁地域特色、以点带面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逐步减少特色趋同的散、弱、小以及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农家乐”数量,对传统餐饮业态进行减量增效。支持和鼓励差异化、特色化文化旅游业态发展,鼓励精品民宿、体验性民宿活动、乡村旅游创客、创意基地建设。

  省人大代表刘鹏认为,在大美青海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凝练青海文旅产业的宣传词,更加突出青海特色。通过大力培育文旅产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全力打造一批文旅产品、商品生产实体。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作者:李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