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彤彤的西红柿像极了街头挂着的灯笼,绿油油的辣椒和上海青让原本辞旧迎新的日子平添几分生机,粉嫩的花苞等不及从那桃花枝杈间冒出……
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在忙着走亲访友、欢度新年,而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里却是另一番火红景象,早早起来穿梭于各个大棚之间的陈德平,正在给棚子里的瓜果蔬菜“拜早年”。
早上8 时30分,年近50岁的老陈便来到一座育苗棚旁,敲了敲卷帘机上的“棉被”,心里不由地担心起来。记者也饶有兴趣地敲了一敲,没想到大棚上的卷帘被冻得如铁块那般硬。“这两天不是过年么,外面买菜的都停了,你们还要在这里忙个不停?”记者问道。
“虽说是大年初一,不过大棚里的蔬菜还需要人来照顾。”老家在外地的陈德平今年春节选择留在园区里坚守岗位,他是负责南区的队长,平日里要负责60座大棚的收帘、空棚、平土、选地、打板等工作。
“老陈,你就是个操心命,现在都有机器了,大过年的你少操点心。”一旁的菜农张长庚看到老陈大年初一这么早还在园区里认真工作不免打趣道。
可是,老陈还是放心不下,卷帘被冻住不能操作,他便拉开栅子走进棚里。随着一股暖风扑面而来,老陈脸上露出了笑容,育苗棚里的苗子生机勃勃,没有受到寒冻的影响。“这一批苗子是节后供应的蔬菜,有甘蓝、上海青、黄瓜、西兰花。过年期间,还要保证每日供应新鲜的蔬菜到市场、超市,所以我们的活儿过年也不能停下来。”
老陈巡查完60多座大棚后,这才回到园区的生活区里,打开电视和工友们一同说起除夕晚的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不过,在这期间老陈时不时还打开手机,看着里面的实时监测APP ,关注着大棚里的情况。“不回家过年会不会有遗憾?”记者问老陈。
“有人说为了挣几个钱不回家过年不值得,不过我不这么想。你想想在高原戈壁上种蔬菜原本就是件难事,能让大家冬季在家门口吃上新鲜蔬菜,也算是我的人生价值了。”老陈说出自己不回家过年的原因,让记者肃然起敬。
上午11时,灿烂阳光照在了园区里的大棚上,陈德平赶忙又从屋子里走了出来,随着起降按钮被按下去,大棚上的卷帘一个个被卷起,棚里的蔬菜舒舒服服地晒了个“日光浴”。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北区的一座辣椒棚里,这时大棚负责人谷玉青正在为棚里的航椒进行烟熏除虫,因为园区内的所有产品都是绿色无公害的产品,要保证蔬菜的健康成长,他们采用了这种绿色的土办法。
冒着滚滚的浓烟,谷玉青的眼眶都被熏的红红的,他笑着说: “别人过年都是放鞭炮,我就厉害了,放浓烟。”春节期间,谷玉青负责的棚每天都要上市400公斤左右的蔬菜,确保瀚海戈壁里的德令哈市冬季有新鲜蔬菜供应。
“我主要负责蔬菜的种植、病虫害防治、生产,现在我们的园区基本形成了产业链,从育苗、种植、采摘,再到餐饮住宿、冷链物流配送、科技培训,可不是以前的那种土棚棚了!”谷玉清略显骄傲地说道。
正如谷玉清所说,环顾园区内外,大大小小的2420栋高效日光节能温棚排列整整齐齐,所有温室全部配套电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还有食宿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和拥有68间住房的星级宾馆,整个园区看起来十分“高大上”。
园区办公室主任黄胜德也赶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来到了这里,他负责着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监测。
“这个系统目前监测着150多栋大棚的实时情况,它和南、北两区队长的手机APP是互通的,只要有网的地方就能实现温棚的所有操作。”在办公楼的智能管理室中的大显示屏上大棚里的光照变化、二氧化碳、温度、灌溉系数等一目了然。
中午12时,园区的食堂里传来了一阵热闹声,老陈、谷玉清等一众人聚在一起,碟子里摆着自己大棚里产出的蔬菜,虽然午餐不是特别丰盛,但这对于这些守候在大棚旁的人来说也是这个新年里别样的火热年景之一。(作者:苏 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