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千里草原,皑皑万里积雪。几场风雪肆虐过后的楚玛尔河静静地流淌着。河边两只麻雀在雪后的阳光里,追逐着从一块石头上飞到另外一块,不时地抖落吹在身上的雪片。
2月18日,记者赶往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这里原本是此次雪灾的严重区域,自2018年11月13日以来,曲麻莱已经迎来大大小小30次降雪天气,海拔高,加之气候恶劣,这里的雪似乎硬度更大,双脚踩在雪地上面,脚底下支支吾吾响着,慢慢陷下去一个脚窝,让人感觉既生硬又绵软,抬腿迈步总有那么点费劲,感觉总是走不到远处。
工作人员将芫根颗粒饲料装袋,然后运往灾区一线。曲麻莱县地处偏远,是纯牧业县,全县畜存栏达到45.5万头(只)。此次雪灾就降雪的频次、强度、范围等气象过程而言,可谓有史以来较大的降雪过程之一,冰雪不能及时融化,牛羊觅食困难,外加积雪封路,饲草料调运困难,牲畜掉膘严重,断断续续出现死亡。
工作人员正在清点核算饲草料储备数据。
但在几天前玉树州第二次抗灾保畜安排部署会上,曲麻莱县抗灾救灾汇报的发言材料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县约改镇、麻多乡、秋智乡、巴干乡,共11个村受灾。而牲畜死亡4590头(只),占比刚够全县牲畜总额的1%。如果说,玉树抗灾保畜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此次雪灾较过去同等灾害减损90%以上,那么,曲麻莱县的减损可谓做到了最大化。
带着好奇和略微质疑,我们跟随着县畜牧局副局长罗松尼扎走进号称“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芫根种植基地”。
在占地1355平方米的两个生产厂房,一排整齐的晾晒场和标示有“曲麻莱县抗灾保畜饲草料储备库”几个大字特别醒目。“基地总投资1400余万元,现有日产100吨全自动生产线与50吨半自动生产线两条,约改镇、巴干乡两地集中种植芫根、燕麦饲草666.7公顷。此次雪灾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就将5000袋装的芫根和7000袋装的芫根叶子发放受灾一线,这才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饲草料供应欠缺的问题。”罗松尼扎自豪地说道。
有限的可利用草场资源严重制约着高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曲麻莱也不例外。“十年一大灾、五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家有钱财万贯,带毛的一律不算”,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得远程调运饲草料,进入“远水解近渴”的被动防灾困境。
牧民们有着严重的靠天养畜的观念,哪里有草就往哪里赶牲畜,饲草料的储备观念还不是很强。只有在圈里种些燕麦,以供“春乏关”的需要,大量购进饲草料尤其是精饲料的少,自救能力相对弱。
为主动防灾,同时有效抑制牲畜减缓草畜矛盾, 2015年开始,曲麻莱县首次尝试在县域内部分海拔3900米至4400米破坏严重的黑土滩实施了芫根、燕麦试种植项目,并获得了成功,为饲草料加工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从而实现人工种植返育自然草场、舍饲半舍饲反哺生态建设,治理“黑土滩”保护“金草地”的良性模式,逐步恢复和重建草地生态系统。
芫根又叫蔓菁,芫根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藏语名为“纽玛”。芫根味甘性温,具有滋补增氧、抗缺氧、抗疲劳等作用。过去牧区群众常常用它为牛羊补饲,偶尔也会用来煮食。
“曲麻莱县自然草场鲜草产量1470公斤每公顷,约0.14公顷芫根种植面积可满足1个牛单位的年供给,0.07公顷芫根种植面积可保护约2.26公顷自然草场,规模化种植芫根将有效抑制曲麻莱县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为减缓草畜矛盾提供饲草料保障。”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跟我们算了一笔这样的账。
走草场,访牧户,进帐篷,听民声,每走一处,心头的压力就轻一份,而听到最多的是牧民群众对于芫根饲草料的认可。“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给我的芫根,我的牛可能全部死掉了。”秋智乡加巧村村民曲尼感慨道。
一捆草能救一头牛,一车料能救一群羊。每每将无偿拨发的芫根饲草料倒进牛的食槽中,看着它们津津有味地咀嚼着,一颗揪着的心会不由得放下,记者注意到,鞋子湿透结成了冰,但曲尼似乎感觉不到,嘴里说的,心里念的全是牛羊的饲草料,因为牛羊就是他的命根子!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突如其来的严重雪灾,就是一场特殊的考验。拷问着我们党委政府应对大灾的应急处置能力;拷问着我们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的发展成果;拷问着我们是否意识到储备足够的饲草料十分重要?雪灾就是一把尺子,认真总结此次雪灾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将其作为我们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各种积极实践的一笔宝贵财富加以利用,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掌握更多的主动。”尼玛扎西说。(作者:洪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