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宁视窗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让青海国家文化公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2022-08-15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西宁视窗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乎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文化工程。国家文化公园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身份认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共有共享共铸的代表性符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着眼于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青海特有资源禀赋和特殊优势”“着力推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推进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及长征、长城、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河湟文化、昆仑文化厚重积淀和丰富内涵,提升影响力”等目标措施和具体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部署,在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作出新的贡献。

  一

  国家文化公园象征着国家精神,是承载中华文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空间。青海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长征、长城、黄河、长江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省份,青海境内各大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内部包含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不同历史进程而不断孕育形成和融合丰富,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叠加优势,结合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这一重大有利因素,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大自然本色之美双轮驱动,形成特定的公共文化载体,彰显出大美青海的自然壮美、生态净美、人文和美、发展劲美。

  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要求,也是对全国的要求;既是对统战民宗部门的要求,也是对各行各业各领域的要求。

  五年来,青海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创造美好生活。”“把牢增强文化认同这个根本,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打牢各民族共同思想基础。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下功夫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教育引导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国家文化公园凝聚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吸纳、凝聚着中华民族大家庭诸多成员。长征、长城、黄河、长江四大国家文化公园是建构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动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之间不仅有着内在的深层联系,而且还有相互交叠、互构互促、相融相通之处。在推进长征、长城、黄河、长江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深深根植于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心中。通过规划设计和实施,各地文物保护利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传承等工作将深度融入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程之中。青海将更好把握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处理好不同特色文化带之间的承接与兼容,构筑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