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宁视窗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我在牧区长大,想为牧区做点事儿” 满怀真情驻村 以心耕耘实干 ——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驻河南县曲海村第一书(2)

        2023-08-29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西宁视窗

分享到:

  “我们曲海村海拔高,但再高也挡不住李书记的为民脚步。”这是李华年在党员群众眼中的直观形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李华年带领班子成员,频频往返于牧户家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宣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大力推行“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各种陈规陋习,促进曲海村和谐发展。

  以心耕耘,必有收获。从高原深处曲海村传出的美好事迹越来越多。其中,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新华网等媒体平台,有过40余次的和转载。

  抓乡村振兴关键,千方百计扩产业鼓钱袋

  高寒之地,初秋时节早晚凉意渐浓。“我们现在用电有保障,用上了电暖气,再也不用牛粪炉子了,天凉不发愁了啊。”

  洋溢着喜悦,村民扎西东智说:“李书记为我们村办了好多事,解决了多年没能解决的难题。”

  “我们合作社的曲海酒店因为消防设施不达标,一直无法正常经营。李书记帮我们解决了消防设备,增添了客房设施,酒店全面翻修装潢了一番,还更换了50千伏的三相电变压器,用电有了保障。”提起李书记,扎西东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也是李华年驻村后着力最多的工作。

  曲海村产业项目少、规模小,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优势。

  针对实际,迎难而上。李华年和村“两委”班子多次研究,最后决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产业+牧户”机制,运用金融“双基联动”贷款模式,拓宽集体增收渠道。

  为发展畜产品加工销售,他千方百计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22.3万元,新建曲海村畜产品加工销售中心,同时配套建设150立方冷库。这一项目建成后,将会进一步打开全村畜产品销路。

  为打通曲海村同外界上学、就医、销售新产品的交通问题,李华年千方百计争取到420万元公路改造资金,提档升级了70多公里的村社公路,为181户牧民安装了181个太阳能路灯。

  明亮的路灯,照亮村民前行的路。

  “捐资助民恩重如山,心系百姓情深似海!”群众自发为李华年送来一面面锦旗,简短的字句,浸满大家对他的喜欢和肯定。李华年被村“两委”授予“永久荣誉村民”就是最好的例证。

  山无言,情有声。李华年感慨“群众认可,是我最大的成就;牧民增收,是我最大的快乐。”

  两年来,李华年为曲海村争取到各类资金983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5万元,产业发展项目资金422万元,民生方面投入资金126万元。

  驻村担责——实打实干事,心贴心服务!一笔笔来之不易的投资注入曲海村,乡村振兴成效有目共睹,群众感受深切。

  数字是最直接的说明:2022年,曲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14.4万元,较上年增长42.5%。2022年分红63万元,较上年增长81%。村集体经济资产达2020万元,较上年增长28%。

  还是那片草原,但驻村第一书记政策,给这片土地带来深刻变化,新生机在草原孕育、勃发。

  走出一个个困局,解开一道道难题,曲海村2022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州、县、乡“文明村”,首批省级“无疫村”,两年度县级“优秀村班子”。2023年6月曲海村被确定为全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示范村,7月被确定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省级优秀村规民约村。

  这份高原村庄亮丽的成绩单上,折射着李华年这位“70后”第一书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