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宁视窗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扎根在基层 奋斗在一线

        2021-02-02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迎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海都市报将全方位、多角度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齐声唱响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大力营造我省与全国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齐心协力开创新局面的浓厚氛围。心潮澎湃之时,我省扎根基层的“第一书记”们,纷纷通过西海都市报表露心声——

  刘家福:幸福路上咱们一起走

  “带领群众共奔小康路,对党和国家的深情咱们缓缓地说。”这是在扶贫一线工作4年多,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扶贫干部刘家福的肺腑之言。

  2016年1月7日,刘家福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尕布村任第一书记。此前,刘家福是黄河公司李家峡发电分公司综合部副主任、经营部负责人。为了尽快转变角色,刘家福每天都要去村民家里坐坐,到田间地头看看,了解村情村貌。

  从刚来时需要村干部领路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到熟门熟路,记得每名贫困户的住址和家庭情况,刘家福仅用了半个多月。

  尕布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全村225户850人,贫困户56户192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多数村民无致富技术,外出务工也只能干体力活,收入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刘家福认为,只有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出点子、想办法,刘家福鼓励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

  通过大家的努力,2019年年底,尕布村提前一年脱贫摘帽,刘家福打心底里高兴。如今,大棚蔬菜种植在尕布村发展起来,村民们还自发带头搞生猪和牛羊养殖。转眼,尕布村进入脱贫巩固期已经一年。此刻的刘家福,仍然奔走在建设美丽乡村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上。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将继续扎根基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幸福路上,我和乡亲们一起走。”刘家福满脸笑意地说。(西海都市报记者周建萍)

  唐忠林: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磨尔沟村紧邻南门峡水库,昔日的磨尔沟村地处偏僻不为人知。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磨尔沟村不仅成为环西宁一小时旅游圈内的“网红”旅游点,好风景也给村民带来了好日子。

  从2018年至今,磨尔沟村第一书记唐忠林见证了这个小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磨尔沟村以旅游业为中心,结合种植养殖业发展,引导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2020年,全村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有46户,景区吸纳贫困户60多人,占全村贫困户的60%以上。

  在唐忠林看来,第一书记的“第一”,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一份扛在肩上的责任。从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他用脚步丈量乡村山水,用汗水服务村民。脱贫后,磨尔沟村如何发展也是唐忠林在思考的问题。

  唐忠林说:“作为第一书记,我有幸能参与并见证磨尔沟村的发展,我十分珍视这段经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了解贫困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在磨尔沟村的发展中,我们将立足‘自然、乡土、生态’的特点,围绕景区开发,加强旅游配套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带领乡亲们奔向小康生活。”

  (西海都市报记者 吴梦婷)

  巨克平:2021年是崭新的开始

  1月18日,湟源县大华镇后庄村传来好消息——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资235万元建设的湟源厚吉肉牛养殖基地即将投入运营。

  按照约定,湟源厚吉肉牛养殖基地的盈余将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开展技术培训、实施互助互济等。第一书记巨克平忙碌又自豪,他说:“3年扶贫,我在后庄村扎下了根,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亲眼见证了大家收入不断增加,用心感受着村里一天天的变化,曾经许下的承诺实现了。”

  从2018年到2020年,巨克平带领村民将后庄村一张又一张蓝图变成现实。迈入2021年,按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群众生产生活持续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需要,他找准了切入点,将继续扎根后庄村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的一年,除了让湟源厚吉肉牛养殖基地红红火火地运转起来,他还将继续培育壮大各类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牛羊养殖、农作物种植、林下经济、扩大中药材种植等方面,为村民带来更多红利;积极协调建筑施工企业、餐饮企业吸纳闲散劳动力,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2021年,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后庄村的发展一定能迈上新的台阶,村民的生活也将迈上新台阶。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巨克平坚信地说。

  (西海都市报记者 彭娜 实习生 桑太俄日措)

  安伟强: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2018年3月,安伟强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刚入职不久,他便主动请缨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锻炼。

  安伟强被安排到大通县长宁镇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因大学所学专业与农业有关,帮农民朋友脱贫、巩固脱贫成果,他信心满满。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期间,安伟强走街串户了解村民的需求,陆续争取资金、项目用于村内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西宁市教育局为东村幼儿园争取到1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为85户村民申请临时救助金40万元。

  如今,全村725户2994人,年人均收入达1.1万元,村里有了老年之家、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全村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消除,人均收入稳定增长,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安伟强与农民朋友一起奔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安伟强说:“组织信任我,我就要把扶贫的事做好,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我会继续扎根乡村一线,带领村民继续向前,努力奔跑,与村民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西海都市报记者郭红霞)

  陶学勇:把群众放在心上

  “党的政策实话好。”3年的驻村工作中,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东七村第一书记陶学勇经常与老百姓交流谈心,百姓说起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陶学勇抓住脱贫攻坚中党建引领这一“牛鼻子”,把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作为党建扶贫工作的根本点和着力点,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带脱贫,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发展优势和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和一线工作者,每天面对的都是最普通的人民群众,对于群众而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是国家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和制度措施是否落实到基层,是否得到真正贯彻,均与一线工作者是否耐心细致工作息息相关。”陶学勇表示,要真正扎根在一线,使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桥梁堡垒作用,就要求我们成为一名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放在心上,付诸实践。

  路宽了,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村民家家户户有了致富渠道,住上了新房……经过多年的努力,东七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陶学勇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好政策需要一线工作者去认真落实。今后,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我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让党的好政策落地开花。”

  (西海都市报记者 李增平)

  苗永军:勇做党旗下的奋斗者

  2018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干部苗永军,被选派到湟源县申中乡大山根村担任第一书记。3年的时间,他为这个村子倾注了心血和汗水,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了然于胸。近3年的相处,村民早已成了他的家人。

  任第一书记的这些年,苗永军把对亲人的思念深埋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工作中。“这些年,我们因户施策,发展小养殖、小作坊。安排村里4名贫困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让村民在点点滴滴中感受到党的温暖。”苗永军说。

  不仅如此,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见识一下外面的精彩世界,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一直是苗永军最为牵挂的事。3年里,他共为村里14名高考学子筹措发放助学金66750元。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苗永军一直忙于普查和验收工作,曾经连续3个月没有回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见证在党的带领下大山根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群众收入、村容村貌、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一名党员,苗永军自豪地说:“我要在党旗下继续努力,不懈奋斗!”

  (西海都市报记者 李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