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宁视窗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西宁:一路高歌铸辉煌 时代画卷展新貌

        2022-06-24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西宁视窗

分享到:

  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等殊荣……古城巨变,西宁有高度!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三大攻坚战决定性成就,经济总量、人均水平、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古城巨变,西宁有速度!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打造高原“绿谷”城市、“洁净”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好转,城市环境干净清爽……古城巨变,西宁有靓度!

  坚持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每年办成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着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两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古城巨变,西宁有温度!

  这里是西宁,在创新变革后收获非凡成就,正在开启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征程的西宁。听,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西宁正在河湟谷地用砥砺奋进奏响发展强音;看,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西宁正在西北要冲用开拓创新展开新的时代画卷。

  现代大西宁 “实力”担当

  敢立潮头唱大风,谱写时代新华章。西宁的发展伴着时代的律动,踏着创新的伐步,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与发展张力。

  西宁“实力”突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三大攻坚战决定性成就,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21年,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大关,GDP增速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位,对全省贡献率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6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50亿元大关。

  西宁“实力”优化——近年来,产业结构、投资结构、需求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具有西宁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8:33.5:62.7,三产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57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5.7%。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推行链长制、包保制等,高景、丽豪、阿特斯等一批知名企业、头部企业纷纷入驻西宁,产业基础、集群效应日益突显。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新材料等蓬勃发展,国内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加速培育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

  西宁“实力”增强——西宁作为全省商业中心功能凸显。电商交易规模保持年均22.6%的高速增长态势,建成万达、新华联等城市商业综合体62家,打造力盟、唐道637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消费街区,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速创新融合。西宁市服务业增加值近972亿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2.1%,对全省贡献率达97.7%。累计建成99万亩高标准农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1%。创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67个,“河湟田源”区域农用公共品牌成为西宁特色农产品形象代言。与8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关系达40个。西宁综保区封关运行,跨境电商首批“青货出海”。

  西宁“实力”创新——西宁现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8家。碳纤维技术、光电转换效率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功创建全国创新型城市,入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由342项减少至78项,“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市民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办事服务平台。实施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市场主体由16.1万户增加到23.7万户,平均每日登记注册21户,成为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西宁“实力”相拥——近年来,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新开展“十进”活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和单位10个、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区10个,打造20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市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更深入人心。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扫黑除恶斗争进入常态化,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5%以上,基层“平安细胞”创建率达90%,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