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宁视窗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聚力建设美丽门源 打造青海北部生态高地

        2022-08-23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西宁视窗

分享到:

  2021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关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雪豹和荒漠猫的两张照片,一时间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这背后,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打造青海北部生态高地的生动实践和不懈努力。

  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腹地,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门源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着眼“五个示范省”建设和产业“四地”建设发展蓝图,全面推进祁连山南麓门源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认真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绿色农牧产业和高原生态旅游业,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下功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门源大地开花结果。

  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门源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一些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浩门河畔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正成为门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但总体来看,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门源在统筹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不长,农畜产品仍存在“优质不优价”的问题;现有景区景点主要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缺乏参与性、休闲性、娱乐性、创意性旅游产品,文旅产业融合度还不够高;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境内涉及的森林管护面积大,山大沟深,纵深长、跨度大,面临着资源保护和行政执法任务重的问题等等。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依靠门源县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特色优势,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举措办法,为门源打造青海北部生态高地探索出可行路径,切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门源建设,创造更加宜居、更加宜业、更加宜游的新门源。

  注重落实制度机制,奏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立足县情实际,从“国之大者”的角度,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高站位谋划,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完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监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积极构建草原、湿地、森林、荒漠等全覆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探索县域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机制,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全面巩固祁连山南麓门源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严格落实林(草)长制、河湖长制,持续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和国土绿化等工作,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引导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管护等产业,推动生态保护价值有效转化,力争打造“两山”理论转化先行县。

  注重壮大绿色产业,奏响绿色发展的“交响乐”。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是既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也不能守着绿水青山坐吃山空。要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实施增粮稳油强菜扩饲、牧业提质增效、优势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县,探索“园、企、社、网、游”合作共赢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壮大火焰蔘、中藏药材、西门塔尔肉牛、冷水鱼等特色种养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农字1号工程抓实抓好,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及中藏药加工等特色轻工产业,培育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优质优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高素质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健全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高标准打造一批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