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宁视窗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青海样板” ——全省民族工作综述

        2022-02-14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西宁视窗

分享到: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

  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我们始终铭记在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青海样板”。

  青海大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青海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最大、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的省,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六个世居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民族团结在青海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深入骨髓的精神基因,是各族人民倍加珍惜的生命线。

  在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辖区内居住着汉、回等18个民族,是多民族聚集和谐共处的历史老街。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将做好民族工作作为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街道特色,在兴海路小学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园,班队课、少先队活动课,用“说”“唱”“舞”的形式普及民族团结知识,民族团结教育课生动又有趣。9个业余文化团体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联谊活动,既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进了彼此的情感交流交融。

  一个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既厚植于物质基础,也维系于精神文化。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我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做好参加本届文艺会演工作首次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我省选送的省藏剧团传统藏戏《意卓拉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歌舞晚会《一江清水向东流》,分别获得优秀剧目奖和音乐创作奖,取得优异成绩。两台剧目集中展示了青海多民族文化共融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全省56个民族团结进步,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海篇章的精神风貌。

  9月12日,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东市乐都区体育中心开幕。开幕式上,各族群众簇拥着一颗鲜红的石榴入场,寓意着青海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作为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发展民族体育、弘扬中华文化,广泛汇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作出了重要贡献。

  青海以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深化宣传教育,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00个各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主题公园,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65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连续38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办“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一系列“组合拳”使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越来越浓,“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

  青海始终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民族工作的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机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